现场可视化管理

在工厂运行实际中,经常遇到的可视化管理的误区是为了可视化而可视化,而没有深究“管理”。每每到了车间,看到墙上,展板上贴满的各种表格,还按照要求画上红绿的颜色。维护这些信息肯定需要大量的人力。任何增加一个项目貌似是小事,但想一想如果是每小时都需要花1分钟更新,或每天花5分钟更新,经年累月,所花费的精力和投入也是惊人的。所以对可视化项目的引入一定要慎重。

详细文章可以看这一篇 《怎样做到有效的可视化管理》

下面摘抄些内容供参考:

可视化管理应该和工厂的运营业绩指标相统一。现场要多关注前置指标。在逐级分解的过程中,越到下一级,更要注意减少可视化指标的数量,同时更要注意可视化指标对当前层级的意义。

比如,在工厂一级会关注安全,质量PPM,总产量,设备OEE等指标。而到了具体工位,如果是人员操作为主的工位,只需保留良率和产出率指标。而对于依赖设备的工位,只需保留可视的稼动率和一次良率FPY(First Pass Yield)。

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,就是对“正常”的清晰定义。定义“正常”,就需要定义好标准 – 标准的流程,标准的操作,标准的数据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说,标准化是可视化的基础。

比如我们观察一个工位。工作台上摆放了一个夹具。我们很难直接判断状态是否正常。而如果在工作台上画出一个夹具定位框,同时夹具被准确地放到框里,我们就知道,夹具放到这里是正常的。任何没有定位的夹具,都说明是一种异常状态。

做好可视化管理的工作,要发挥所有员工的能动性,鼓励大家开发适合于自己工作的可视化方法。好的方法应该是不需要投入很多额外的时间来维护,反而由于其直观, 便利,可以大大节省费生产的辅助时间。

更多关于可视化管理的经验,请参见博主其它的文章。